关于“宿管阿姨讲写作课”, 你可以点进来看一场battle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觅游实务写作批阅团队的学长姐上周出了一篇作业,材料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宿管阿姨受到学校邀请,担任该校写作公开课教师。
虽然只有小学文凭,但宿管阿姨常年坚持写作,是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的会员,曾6年写6部小说,共计200多万字“。
STEP 1
近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宿管阿姨汤杏芬担任该校写作公开课老师的报道引起网民热议。
根据记者报道,汤阿姨虽然只有小学文凭,却凭着对写作的热爱6年写6部小说,共计200万字,还是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会员。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邀请汤阿姨开讲这件事,其背后也体现了一种对青年人的精神鼓舞:“身在草野,依然仰望星空。”这种运用身边鲜活案例的教育方式,让人记忆犹新,体现了教育的温度,值得大家点赞鼓励。
在普遍焦虑的时代下,大学承载着塑造青年人三观的责任和义务,榜样教育有力量,能够帮助青年找自信。
人类学教授阎云翔描述当今部分青年人为“集享乐的个体主义与脆弱的实用主义于一身。”这个稍显极端的说法正在被一些报道所验证,例如关于日本青年低欲生活的报道,他们觉得阶级壁垒坚如磐石,面对生活兴致缺缺。
所以社会需要像汤阿姨这样的身边榜样,他们出身草野却不忘初心,有理想,有追求,其存在就是对年轻人的一种鼓舞。学校能够抓住这个机会,点燃一个热点,让同学们体会到追求理想的热血与理想实现的美好,是再生动不过的教学了。
在这种以身为例的课堂中,共情的力量被放大,学生在汲取知识的同时也会焕发出自信的精神。
新时代下开放包容的大学讲坛,欢迎来自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创新教育交流新渠道。
关于大学演讲必须是学界教授的刻板印象正在被一点点打破。除去学术的演讲,邀请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俨然已经形成了一种新趋势,例如清华大学新传学院曾邀请网络Vlog红人井越演讲。
这种小规模的演讲更像是一种分享会,这些分享会能够打开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切实看到各行各业人们的生活模式,也能激励他们为自己的未来做考量。
与此同时,得益于这些草根式演讲的温度,分享者和学生之间的对话比较放松频繁,学生们好奇的问题都能得到一个及时的反馈解答。学生们打开了思维,放开了眼界,也能给自己的未来增加多一点选项。
大学教育任重而道远,如何把“深刻”的内容讲的“生动”,如何把“严肃刻板“的形式变得”接地气“,这些永恒课题需要得到学校的重视和解决。
学校应该鼓励类似汤阿姨这样的身边榜样站出来交流经验,讲好身边的故事,用最直接的例子感化同学,让他们重振自信。
与此同时,学校可以设置相应的学分,鼓励学生参与到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实践活动中,不局限于本学科,将范围扩充至所有有价值有意义的学科实践中。
同时可以优化课堂反馈机制,不要仅仅依赖于期末评教,秉持早反馈早交流的原则,通过话语交流,密切师生关系的同时,也能让课堂变得更高效更有趣。
主席曾说:“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
为了响应这一伟大的号召,学校有责任有义务歌颂身边“草野人才”的存在。弘扬身边榜样是教育有温度的典型例子,发展教育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发展有温度的教育模式,才能让更多的学生得以发挥所长,学有所成。
(两个分割线内为一个段落)
此文作者文笔卓越,语言驾驭能力很强,在应试作品中非常吃香。这篇评论的论证、用词、分寸、语言都很好,没有让人费解之处,能够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
特别值得各位同学借鉴的是,她的文章过渡、递进安排得特别好,完全不依赖“首先其次再其次”,可是丝毫不影响逻辑的层层推进。
如果从匆匆的阅卷来看,这篇文章还不会有特别明显的硬伤。但是如果严格说来,它的说理还是有比较大的问题。这个问题集中表现为——教育的温度。
本文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对“教育的温度”做到深刻挖掘,甚至连基本清晰的说明都有所缺失。通读三遍,我依然没有看出,这件事怎么就体现了教育的温度。
点燃了热血、打开了思维,这是温度的表现吗?非也。让一个博士毕业的教授来好好讲课,也可以打开思维,那咋不说博导也体现出教育的温度了呢?
想要透彻地点出什么是温度,我们不妨寻找它的反面。能够破除冰冷、寒冷、阴冷的就可以理解为温度。
如此说来,这件事的“温度”非常简单,就是给普通人(如只有小学文凭的宿管阿姨)创造了机会,就是打破了冰冷的学历要求(如非博士不可),让高等教育焕发出人情味来,这才叫温度。
如果把“温度”作为主观点,这些才是你的核心论证点。但很可惜,此文的第三段和第四段都没有很好地围绕“温度”,甚至可以说是偏离了。
点击空白区域查看点评
▼
「王昱点评」
我们提倡文章开头的简洁,切题要早。但是这个开头就简洁得超越了尺度,凸显出的不是简洁的优点,而是行文的着急和草率。应该在此基础上多一些铺陈和阐述。参见上一篇文章。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点评
▼
「王昱点评」
这一段的关注点非常好,很好地吸收了我们课上讲过的内容——琢磨一个事情成为“新闻”、成为“热点”的理由。但从文章的整体排布上看,这一观点属于深度观点,不宜放在文章前半部,应该调整顺序放到后面去。拿到一个事,常人的第一反应一定是先对【事情本身】进行一个透析和观察,其次才去分析它走红的逻辑,对吧?就这件事而言,从思考难度和思维次序上,应该先去阐释“这个做法打破了学历偏见”,然后再去说“这件事成为新闻,其实恰恰说明社会里还是长期存在着一些偏见,亟待破除”。这会使你的文章看起来更顺当。
对学历偏见的破除,是对个人提升空间的打通。互联网时代,市井里求知上进的心或许比高等学府里无所事事的灵魂接收的知识更丰富,在这样一个学习渠道多元化的背景下,仅用一个渠道的标准去评判不免有失公允,会挫伤个人提升的积极性。“大学食堂师傅写诗走红”、“外卖小哥在诗词大会夺冠”这样最终受到社会肯定的只是少数,更多的人还是被学历封锁着个人提升的空间,或者说,在封锁面前,失去了上升的动力。学历偏见的破除,不仅鼓励着低学历者自我提升,也鞭策着高学历者要不断自我提升,而不是在现有学历上躺赢。
点击空白区域查看点评
▼
「王昱点评」
这一段写得非常好,论理有理,要例子有例子。评论的语言和分寸都堪称初学者的典范,甚至可以看出这位作者的功底。但是,它忽略了我在课上强调过100遍的问题:【结合案例】,这一段说了这么多,宿管阿姨呢?哪儿去了?写到最后,是不是应该笔锋一转,落到这样的收尾上:“从这个意义上说,宿管阿姨走上讲台,有着不容低估的示范和鼓励作用,它鼓励着低学历者的自我提升,也鞭策着高学历者要不断提升”?——别看只有区区的一句“从这个意义上说,宿管阿姨走上讲台如何如何”,十几个字,它直接反映出你究竟有没有牢牢把握住要评论的事实。考前,我再强调最后一次,结,合,案,例。新闻评论评的是什么?是新闻,是你拿到的新闻材料,任何时候都不能脱离。
点击空白区域查看点评
▼
「王昱点评」
出色的结尾,值得借鉴。但请注意语言的简洁,至少从字数上,你的文章本身就没有多少字,这个结尾对于1200字的文章来说没问题,对你的文章来说显得脚太沉。
STEP 2
按照往常,就到了问大家观点的时间了。但是!王昱学姐写了一篇文章,这个角度让很多人都想不到!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邀请宿管阿姨给大学生开写作课,这位阿姨六年写出了六部网络小说,总计200多万字。
传统意义上能在大学开课的,至少要迈过职称、学历、论文等诸多门槛,但在一位只有小学文凭的阿姨面前,上述条件都予以放宽,似乎是教育理念的进步,有“不拘一格收人才”的意味。但这剂新药,究竟多大程度能给大学生的写作带来改观?不妨打一个问号。
会创作和能教学是两码事。宿管阿姨自己埋头搞起创作来是一把好手,但是能否把写作经验传授出去?写作是人文社科领域最难教的技能,难就难在:经验不易提炼。
“只可意会、难以言传”不是空话,因为写作确实会在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下完成。没刻意想过为什么要这么写,本能驱动、习惯使然,最后写出来了。只有小学文凭或许不影响她的创作表达,但未受完备教育,却拥有高度总结和系统提炼能力,不啻为奇迹中的奇迹。
不知高校在决定将其请上讲台时,是否进行过“讲授水平”的基本评估?倘若没有,仅仅因其取得不错的业界成绩,恐怕失之草率了。
退一步讲,即便无法很好地总结,经过一学期的陪伴,学生多多少少也可以从课堂里领悟到一些“难以言传”之道。
但问题是,连这也做不到——宿管阿姨教的是“写作与沟通”系列课,一学期8节,老师有8位,阿姨只是其中之一。这让人恍然大悟:与其说这是门“课”,不如说只是一组经验交流讲座贴切。
课程和经验讲座的最大区别,是持续、系统、全面,授课方案有一个整体的设计,授课人有持续稳定的风格与方法。唯有如此,才能起到“培养”的作用。
而今天这个老师来,明天那个老师来,讲课风格迥异,内容千差万别,学生会严重缺乏一个习惯养成的过程,至多得到一点零散的方法——当然,零散的方法也是收获,但如果大学课程满足于此,那将是高等教育的失败。
这门“课”更致命的缺陷,还不在于零散,而在于授课人的专长和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不相符。宿管阿姨擅长的体裁是网络文学——没有贬低它的意思,但网络文学的药,和当代大学生最亟待解决的写作通病,恐怕不对症。
今年是我教考研评论的第五个年头,持续的观察中发现——先不说想法和认识如何,单在“组织语言”的基本环节,问题就比较严重:
一百多字的段落里,啰嗦重复三四次;没有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的界限意识;逻辑错误较多,分不清原因和表现;
习惯于像发朋友圈一样,用“~”“…”代替标点符号;的地得不分;一句话里有三处语病;无法围绕一个核心,写着写着就跑题……绝非危言耸听,上述问题,普遍到让人瞠目结舌的程度。
故而,相比于自如的表达创作,当下大学生最缺乏的是基础规范的语言训练,是在有限篇幅里把想法说清楚的能力。
这些,恰恰是创作性强、个人特质突出、没有长度限制的网络文学难以给予,也是零散的讲座解决不了的,而在基础能力尚且薄弱的情况下,“创作”是无从谈起的。
一位走上讲台的宿管阿姨,牵扯出高校课程设置的诸多问题——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现状缺乏了解,缺乏对症下药的意识,对本该持续的长期培养,又缺乏足够耐心负责的态度。
毕竟八个老师各讲一节,比一个老师主讲八节,轻松太多了。或许,这也是当下大学生写作陷入困局的深刻原因。
(两个分割线内为一个段落)
STEP 3
大学生写作存在“地的得”不分,以及写作章法欠缺的情况,的确是需要改的,但这是小学和中学语文没学好的问题,不应该指望大学老师来教。
宿管阿姨的教学能力确实值得考究,大学生较差的写作能力也是显而易见的痼疾。然而,请宿管阿姨给学生授课或许是校方的一种尝试,尝试“撒大网”,钓适合学生胃口的“鱼”,讲学生乐意听的课。
宿管阿姨这味药当然不是用来治大学生的写作病的,大学生的病不仅仅在于写作。当下有多少大学生学习了太多知识反而忘记了为什么出发,而汤阿姨的写作课更重要的是告诉那些想放弃的人:
我认为汤阿姨的事情值得表扬,不应过度批驳。大学本就是拥有开放理念,那么在教学上有一次这样的突破,未尝不是开放的表现呢?
媒介即讯息,宿管阿姨这个人站在讲台上,比她说的话、教授课的内容更有影响力。
宿管教写作,与其说是在教写作,不如说是在教经验。经验不一定非要总结的长篇大论或是有多完美,只要对学生有用都可以称之为经验。
且不论一堂课能否让宿管阿姨将自己的写作经验倾囊相授,单凭宿管阿姨能够站上讲台,这件事本身就远比传授经验要宝贵得多。
既然开的是系列公开课,而不是课程,就说明学校并不是想通过一堂公开课就让学生在写作能力上得到一个飞速成长,更多的是启发和激励。
评论思维就是在这样的碰撞中才训练出来的,希望你能遇事多看多想、不盲从、不盲信 ,”欢迎你也参与呀~
-END-
往期回顾
你写不好评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看不懂材料!只需要认真写7次,你的评论会有质的变化!我们看了上千份实务作业,想对你说……
速来!邀请你做一个评论小测试!
评论一定要写措施吗?
你的高中老师是硕士还是博士?评论考场昱见你| 有一份批改福利等你来拿!
评论考场昱见你 | 昱姐教你从细节处修改你的评论文章评论考场昱见你,来了!